咨詢熱線
0371-60932951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米袋子”可以說是關乎老百姓生活的頭等大事,從田間地頭到千家萬戶的餐桌,糧食經歷了種植、收割、存儲、加工等各種環節。
在我國,糧食全鏈條損失率達8%。其中,生產和收獲環節約占整體糧食損失和浪費的27%,儲存和運輸環節約占33%,加工和包裝環節約占9%,消費環節約占31%。
為了做到“優糧優儲”,各地也在探索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效推進科學儲糧、節糧降損。由于糧食入倉后,Z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滅殺儲糧害蟲。隨著儲糧管理技術的變革創新,糧食存儲中的殺蟲技術也從傳統熏蒸殺蟲,升級換代為氮氣氣調技術。
1
環流熏蒸技術
環流熏蒸技術是通過強制糧堆內氣體循環,促進磷化氫等熏蒸氣體在糧堆中均勻分布,達到有效殺蟲目的的一項儲糧技術。
在應用磷化氫進行熏蒸殺蟲的場所,為了檢測倉內氣體是否達到有效濃度和氣體分布是否均勻,熏蒸期間倉體是否有毒氣泄漏,外環流熏蒸時倉外環流管道及其相關部分是否有毒氣泄漏,開倉放氣后倉內是否可以允許工作人員入倉工作等,都需要了解磷化氫氣體的濃度水平,以便對熏蒸期間濃度過低時進行補充施藥或當有毒氣泄漏時進行及時補漏,或在倉內磷化氫超過安全濃度時給予警戒信號,保障入倉人員的安全等。
磷化氫熏蒸殺蟲應在控制濃度情況下進行,在熏蒸過程中對磷化氫氣體濃度進行檢測是必不可少的。
磷化氫濃度檢測傳感器
ME3-PH3
磷化氫熏蒸技術在儲糧害蟲防治方面主要為化學防治,長期依賴于磷化氫熏蒸,帶來了諸多問題,如害蟲抗藥性增加,環境污染風險,對操作人員的健康危害以及不能滿足人們對綠色、無公害、無污染糧油的迫切需要等。
而氣調儲糧是公認的綠色儲糧技術,既能保證糧食品質、延緩儲糧品質劣變、抑制蟲霉孳生、減少化學藥劑污染,還能大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儲糧技術之一。
以儲糧生態系統理論為基礎,充分應用氣調儲糧技術與低溫儲糧技術相結合的控溫氣調儲糧經濟運行模式,成為我國綠色儲糧技術發展方向。
2
氮氣氣調技術
氮氣氣調儲糧技術是從空氣中分離出高濃度氮氣,通過供氣管道,充入氣密性達標的糧倉中,置換出糧堆內的氧氣,長期保持高濃度氮氣,在糧堆內形成不利于害蟲、霉菌生長繁殖的生態環境,減弱糧食自身的呼吸代謝,實現蟲霉物理防治、延緩糧食品質劣變、抑制發熱生霉等安全儲糧的目的。
糧倉的“薯片包裝袋”
氮氣在空氣中占比78%,是一種惰性氣體,雖然聽起來陌生,但用途卻很廣。大家常吃的薯條薯片,鼓鼓的袋子里其實就填充著食品級氮氣,糧食保管中應用的氮氣氣調技術,其實就是把糧倉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薯片包裝袋。
如今,氮氣氣調儲糧技術和低溫儲糧技術已成為南方常用的綠色儲糧“黑科技”,先進的儲糧技術也實現了糧食的保質減損。數據顯示,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蓋率已超過98%,一個儲存周期綜合損耗率已降至1%以內。
近年來,糧食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科技儲糧更加普及,智慧糧倉逐步“出圈”。
智慧糧倉體系中布滿了各類傳感器,既可以隨時采集著各層各點的糧食溫度、濕度等信息,還可以綜合氣象預警、侵入報警、人形識別、吸煙警報、糧情監測、作業現場管理等多種功能,實現數字化智能管理,推進糧倉減損提質。
溫濕度檢測傳感器
ZS03/ZS05